类型学之旅 1 之关于 MBTI 的碎碎念
类型学和特质学有什么区别?MBTI 是伪科学吗?MBTI 是现代星座吗?MBTI 真的可信吗?INFP 是流泪猫猫头吗?INFP 和 INFJ 只是一个散漫一个爱做计划吗?16p 是官网吗?16p 是荣格八维还是大五人格?为什么「MBTI」正在被滥用?
很早之前就有写这个的想法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搁置到现在。Anyway, c'est parti!
类型学,即 typology。本来更准确的应该是类型论 type theory 的,但似乎前者更有知名度一些,所以标题就采用的类型学。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研究人格(所以应该是人格类型学),与之相对的是特质论 trait theory。什么意思呢,如果把一个人分成男人或女人(或者武装直升机等),这是类型论;如果我们尝试用特质去衡量,如有 70% 的「男性特质」,30% 的「女性特质」,这是特质论。
类型论的一些代表:MBTI、九型人格、Socionics。
特质论的一些代表:大五人格。
不知道也没关系,后面应该会介绍的。接下来说说 MBTI 本身的一些东西。
首先,MBTI 是伪科学。这里的伪科学指的不是什么「xx 和 xx 不能一起吃」或者江湖骗子,而是它不具有「可证伪性」。说人话就是,你不能证明它是错的。MBTI 确实有很多缺点,但是你如何证明这整个体系是错误的呢?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混沌模糊的体系,逻辑严密地去证明它的错误反而是几乎不可能的。类似的如精神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伪科学。
MBTI 的历史,其实很简单,由美国人 Katharine Cook Briggs 和她的女儿 Isabel Briggs Myers 在二战期间建造,基于荣格八维(这个是一个大坑,后面会讲)。MBTI 的全称,就是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类型指示器。需要注意的是,她们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而是自学成才(?)
还是大概过一下 MBTI 干的事情。它考察了四个类型偏好,分别是:
- 外向 extraversion(E) / 内向 introversion(I)(比较像大五人格的外倾性 Extraversion)
- 感觉 sensing(S) / 直觉 intuition(N)(比较像大五人格的开放性 Openness)
- 思考 thinking(T) / 情感 feeling(F)(比较像大五人格的情绪性 Neuroticism)
- 判断 judging(J) / 感知 perception(P)(比较像大五人格的尽责性 Conscientiousness)
具体的东西懒得写了,这部分随便找个啥看都行。主要是因为 MBTI 在我心中已经烂掉了。
然后按照更高的哪一项分配一个字母,最终得到 种人格类型。从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MBTI 不衡量能力,只是衡量偏好,就像一个平常喜欢吃清汤的人可能吃起辣来秒杀了你。
好,草草拉完这个,可以开喷了。MBTI 具有巨大多缺点,包括但不限于:
- 巴纳姆效应:你是一个渴了会喝水的人。
- 粗暴的二分法:很多人可能处于中间地带,但不得不被分配一个字母。
- 重测可信度低:因此,如果您在仅间隔五周后重新参加测试,那么与第一次参加测试相比,您有大约 50% 的机会属于不同的性格类别。
- 有效性低:基本上只有 E/I 维度与其他工具的可比量表具有高度相关性。没有足够、设计良好的研究来证明在职业咨询项目中使用 MBTI 是合理的。
- 问题描述模糊:拿著名的 16personalities 举例,「走到你觉得有趣的人身边,然后开始一段谈话,这会让你感觉很舒服」,这至少包含「走到」「觉得有趣」「开始一段谈话」「感觉舒服」几个要素,而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其实是非常不可捉摸的。「你无法想象自己以写虚构故事为生」,这个「无法想象」的程度也是千人千面,即使引入的是选择程度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有些弱智测试题目还只能选两边,回家吧孩子。
这下正好说到 16p 这个抽象东西。首先,它不是官网。但确实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误以为这是官网,不管怎样,至少比那种做完还要交钱的辣鸡测试好。第二,它不基于任何的荣格八维。坏了,原 MBTI 理论可是基于荣格八维的,那你基于了啥啊,基于空气啊?其实人家是基于大五人格,然后借用了 MBTI 的表示方法(甚至还自己加了一个 A/T 的维度)。下面是 16p 原文。
However, unlike Myers-Briggs or other theories based on the Jungian model, we have not incorporated Jungian concepts such as cognitive functions, or their prioritization. Jungian concepts are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and validate scientifically, so we’ve instead chosen to rework and rebalance the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calle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 model that dominates moder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翻译一下就是:荣格好难搞哦,我们自己瞎几把搞了一个魔改大五,套上 MBTI 的名号,快夸夸我!甚至本身反映 MBTI 的维度也不是很准确,只有 E/I 和 J/P 是比较高准确度。当然 16p 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至少贡献了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还是挺好看的(比如 istp 真帅嘿嘿嘿嘿嘿嘿嘿)。
所以 16p 其实真的就很像那种气质测试,又加上这样简单粗暴的东西,导致不管是大众眼中还是本身测出来的,E/I 约等于社牛/社恐,S/N 约等于现实/理论,T/F 机器人/敏感、情绪化,J/P 爱做计划/散漫。 INFP 为什么会有流泪猫猫头的刻板印象,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 + 误测带来的(更有可能是 ISFJ 或者陷入了 Fi-Si loop / 不健康的 INFP,后面会解释)。
最后再说一些「放眼当下」的事情吧。比如,你想喷 MBTI 可以,但是你最好不要:
- 只认为 16p 就是官网,所有的攻击都针对 16p。
- 「怎么可能把人分成 16 种类型」。你是煞笔吗,类型论本来就是按人某一方面来进行分类,不代表分到一类的就完全一样了。建议问出这种问题的先质疑一下自己的性别,不会喷可以不喷。
- 等等等等,因为最近没怎么刷知乎的 MBTI 东西,欢迎投稿魔怔言论。
而且 MBTI 俨然成为了现代星座,「打招呼先问个 MBTI」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也涌现了一堆 meme、刻板印象、把自己的个人经历中涉及到的人物替换为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 MBTI 类型、把 MBTI 视为神等等行为,在此我懒得再探讨了。于我自身而言,MBTI 的确是我类型学的启蒙,我也曾流连于梗图,搜索「imsb 和 ipsb 是不是很配」;我曾经无数次纠结怀疑过自己的类型,仿佛世界崩塌,甚至濒临崩溃;我不自觉地让自己接近那四个字母,也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去观察每一个人,当意识到时,已无法摘下……MBTI 从来都不是桎梏,而是帮助你认识自我的工具。正如批判者所说,16 种四字母并不是我们的全部,生活永远会更加盛大。
最后提一嘴如何跳出 MBTI 的怪圈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接触,其次是深入了解,由此还可以扩展到心理学更广阔的天地……(然后发现你玩的那些东西都是很弱智的👍)